联系电话:025-86455271校长信箱  个人中心

唐晓勇:为什么学习越走向个性化,越需要强化共同约定?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30 阅读次数:148

唐晓勇:为什么学习越走向个性化,越需要强化共同约定?

蒲公英学习营 11月16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星教师 ,作者唐晓勇

星教师

星教师

重新定义未来教师

教育和学习离不开“规则”,其中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是:为什么学习越走向个性化,越需要强化共同的约定?





1


一个“重建生态”的案例




首先分享一个“重建生态”的案例。我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在3000年前曾是一座古城,这里森林茂密,牛羊成群,人们生活非常安全、舒适。到了明末清初,战乱频繁发生,人们无度地开发,致使这片土地逐渐沙化,最后变成了沙漠。1988年,伊利集团开始治理库布齐沙漠,经过近30年时间,现在有1/3的沙地变成了绿洲。这样一个生态,因为规则问题,它不断地转换,“破坏自然规则,草原变荒漠;遵循自然规则,沙漠变绿洲”。


人们遵从自然规则,我们世界就会更加和谐,因为在自然生态当中,各种元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当我们破坏了生态,破坏了规则,世界也就乱了。自然生态如此,学习亦如此。其实,学习的生态由多种元素组成,而学习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也就是说,要站在系统的高度,整体思考学习生态,让每一个元素都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学习生态需要我们一起建构。



2


三个关键词:规则、个性、约定



我讲三个关键词:规则、个性、约定。什么是规则,《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这样解读,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规章。什么是个性,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什么是约定,经过商量而确定,也就是要完成一种任务,我们共同商量。了解三个关键词内涵之后,再来谈谈学习。


60后、70后、80后很多校长、教师生活的时代是传统的时代,但面对的却是数字时代的孩子,这群孩子的特征、学习规律、自律性早已发生改变,所以老师们要思考数字时代孩子的学习方式,且不能用当年的教学方式面对现在的孩子,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到底我们的教师是数字移民还是数字难民?如果是数字难民,没法走入未来的学校。



数字时代的学习者有四大关键特征:多样性——数字技术给儿童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多样性,互联网给孩子打开了一扇窗户,可以看到多样的社会。娱乐性——网络空间是融入丰富情感和人际联系的娱乐世界。可能性——丰富多样的互联网为儿童创设更多的可能性,教师不能靠一对一的讲授模式,需要突出孩子的主体可能性。参与性——各种数字设备给儿童高度的参与性创造了机会。每个孩子运用自己的学习终端打开世界,创设更多的可能还有参与性,让学生身处其中。


多样性、娱乐性、可能性、参与性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最重要特征,也就是说,个性化的学习已经成为数字原住民的内在需求。


所以如何把儿童放在中央,能不能站在儿童的角度想想他们的需求,是不是用成人的视角看儿童、用成人的世界规范儿童?一切以学习者的需求出发,用设计思维建立移情(同理心,为谁而设计)——问题(找到真问题)——创想(头脑风暴,世界咖啡)——原型(模型、图表、草图等)——测试(反复实践)的模式,遵从儿童的个性,开展个性化学习。


在我头脑里,个性化学习有这些关键词,因材施教、尊重差异、自我激励、独立、好奇、自主、自由……要让孩子们走进真实的世界中,去体验、去发现。我们不能过多的束缚他们,因为孩子都有一颗自由的心。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释放孩子的天性?科学化学习的课程形态又是怎样的?我想,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学习潜能,聚焦他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所以,我们学校团队经过6年的探索经验,形成了主题、数字化、统整、项目化、跨学科、综合化等方式……在与生活联结(真实世界)、与国际接轨(全球背景)、与未来共进(未来需求)的课程形态里面,学习者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在无边界的社会里,学习也慢慢变得无边界,如果学习没有边界,学生就容易混乱。可如果仅仅让孩子在边界以内学习,封闭不开放,那也不行。怎样找到边界和无边界的线,是教育的智慧,毕竟自由是有度的,学习是互动的,行为要约束的,合作有规则的。且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所以,互动需要遵从规则,让行为得以约束,让合作具有规则。


2011年,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是课堂里有多少在合作?有多少是自主?有多少在探究?我认为很失败。既然合作学习最核心的部分是规则,那学习生态就要强化共同约定,让学习变得有序,这样可使团队的群体智慧共享。团队学习规则包括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团队义务责任,师生间积极多向互动,人际和团队交流技巧……



3


两个案例:

项目化合作学习及网络化小组学习


举两个案例,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的统整项目课程已经开展了6年,项目式学习在学校愈加趋于常态化,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在开展项目式学习。如何有序有效地推进?先了解项目式对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驱动问题与学生个性需求关联,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探究欲望。


例如三年级开展的“水的净化”项目式学习,成员包括李昕月、夏若曦、李博容、付子萱、崔君熙,在组长李博容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探究,包括前期的构思、分工等。孩子们带着诸多问题,查阅资料,最终制定出了初步的实验方案。


每个小组自由组合,形成跨班级的团队,每个项目学习结束后,都让孩子进行反思,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小组学习中制定了哪些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



“水的净化”项目小组反思性讨论问题包括:


1.在本次项目研究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自己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2.在网络会议中,你们讨论顺利吗?遇到过哪些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3.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你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4.当遇到某个问题,小组成员间意见不统一,发生争执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办的?
5.小组学习中,你们制定了哪些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们的小组合作研究可能会有哪些后果呢?


针对“在这次小组合作中,你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个学生这样回答:“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疫情期间没办法很好地见面,空间和时间不一致,导致小组成员有时意见出现分歧,沟通不足。”


另一个学生说:“小组分工的时候会有重复做实验的情况,选择的实验也会非常接近,不过大家都在同一个小组,目的一致,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优势进行分工,比如李昕月的字写得很好,可以负责进行会议记录。当有冲突的时候,还可以协商调整,尽量满足每个小组成员的需求。如果实在无法调整,可以让每个组员说出自己做这件事情有什么优势,再让大家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总之我们要团结一致才能把项目做好。”


还有一位学生说:“我们举行的都是网络会议,刚开始不是很顺利,因网络问题,有时会议中会掉线,导致断断续续。此外,开会时大家抢着说话,听不清成员之间的沟通,不能一起上线,耽误了很多的时间,还好我们制定了开会纪律。1.每周六定时召开会议;2.开会时要找网络通畅,并且安静的环境进行会议;3.成员要及时上线,不能迟到;4.开会时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认真记录,遵从小组讨论的结果,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则,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各做各的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如果没有了这些规则,多人合作会变成多人争吵,分工时也会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真的比我想象要重要得多。” 


每个项目学习之后,每个小组在家长、导师的支持下进行讨论,特别规范。


第二个案例是中学网络化小组学习。我们学校2015年开展云端学校在线学习,将网络直播形成一种常态。那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时,如何让自己学习效率更高?网络化小组学习方式非常管用,我们遵从异质原则分组,以学生性格、擅长学科、性别等差异,进行跨校、跨班、跨年级的组合,每个小组5-10人,采取导师督学制度,老师和家长在每一个小组里边进行学习,引导、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及学业情况。在过程当中强化小组学习的要求,制定共同约定,让孩子有序、有效地开展个性化学习,这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老师的收获,孩子的收获,非常真切。


这里展现一下中学网络化小组学习的共同约定。


学习小组要求:


1.小组成员和相应的导师建立学习群,媒介自定;

2.各个小组推选一位组长,以便更好的做组内的组织工作;

3.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本小组的学习督学计划;

4.导师及时关注组内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学习情况,在网络课后,讨论作业,关注落实情况。


小组运行机制:


1.每位成员及时关注群内信息;

2.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在线学习出席情况统计;

3.在线学习时,组员可以优先在群里发布问题,以供组员讨论;

4.放学后,每天保证30分钟组内讨论时间,相互帮助,并反馈给督学导师;

5.相互督促课后作业的完成和提交;

6.在线学习中团体活动,一律以小组形式集体参与,共同讨论完成。



最后我想说,学习越走向个性化,越需要强化共同的约定。只有共同的约定,我们的学习生态才会更好。